,红孩连连看(红孩儿通关视频)
,红孩连连看(红孩儿通关视频)
前沿拓展:,红孩连连看
提及大清名将僧格林沁,熟悉清史的朋友几乎无人不知,他的一生可谓战功赫赫,威名远扬。蔡东藩先生赞其:“南有曾帅,北有僧王,乃大清柱石之臣”。孰不知如此一员悍将最终竟死在一个十六岁少年的刀下,这是怎样一段遭遇?凶手是谁?最终又是如何落网?且让我一一道来。
僧格林沁,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成吉思汗二弟二十六代孙,也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之子。嘉庆十六年(即公元1811年),僧格林沁出生在蒙古一个贫寒家庭,打小自强,跟随父亲布和德力格尔给地主放马,十二岁被送到昌图县文昌宫读书。道光五年时,因被选做郡主子嗣,这才渐渐步入官场,同年十二月赐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之后一路官阶累迁。道光三十年,皇帝驾崩前,僧格林沁封为顾命大臣,九月调往密云剿匪,大展雄才清除全部匪患,被咸丰帝任命为御前大臣。
▲满清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
咸丰三年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八月派出北伐军进攻京畿重地,咸丰帝御赐僧格林沁一把努尔哈赤当年用过的宝刀,命其率军进剿。经过艰苦的两年上百次大小鏖战,僧格林沁战功显赫,大破北伐军,活擒太平军主力名将林凤祥、李开芳,御赐“巴图鲁”,加封博多勒噶台亲王称号,世袭罔替,并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从而扬名朝野,人称“僧王”!
咸丰八年,英军入侵沿海,天津大沽口海战清军反抗失利,清廷在主和派建议下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僧格林沁闻讯痛心疾首,坚决主张以全国人力抗击西方侵略者,可惜未被采纳。
▲1858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场景
翌年,僧王受命赴天津督办大沽口及京东防务,开始整军备战。说来也巧,有位新任英法公使率一支换约舰队从上海北上,行到大沽口时藐视清军,竟不顾劝告闯入防区,如此一来激起炮台官兵的极大愤慨,僧格林沁更是气急,他亲自督军下令开炮,接连击毁英军战舰三艘,打死打伤464名英军,海军司令贺布受重伤,最终撤军逃走,此次大沽口保卫战,为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抵抗西方列强的首次大胜,清廷对僧格林沁及有功将士大加封赏。然也正因这一战,惹怒英法联军,第二年他们仗着船坚炮利卷土重来,直接攻入天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因僧王率先挑起战火,清廷为向列强谢罪,下旨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削去正黄旗领侍卫大臣、满洲镶蓝旗都统之职,最后只留钦差大臣一虚职。
咸丰十年九月,山东、直隶一带捻军突起,且声势浩大。清廷见事态紧急,忙恢复僧格林沁郡王爵,赏还他的三眼花翎顶戴,下旨命他率一万清军赴山东剿捻。作为百战名将的僧王接旨后,骄傲的认为:这无非就是大炮打蚊子,端的是天兵一到,匪患即束手就擒,不日即可建功矣。
然而这次僧王却想错了,其所率清军到达山东后,捻军压根就不与他正面交锋,只是在运动中施行“敌来我走,敌走我扰”的战术,拖得清军是连连失利,军心怠倦。双方就这样僵持 “猫鼠游戏”数年有余,始终毫无战果。咸丰驾崩后,同治传旨僧格林沁节制鲁、豫、直等五省兵马,务必全歼匪患。兵马虽说增加了,可捻军依旧是飘来忽去,行踪不定,让僧王是头痛不已。
直到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时,捻军主将赖文光借僧王急于交战之心,思出一条歼敌之计。
话说当年5月17日这天,当僧格林沁人困马乏的率军追至山东菏泽时,忽有探马来报:获悉捻军主力正在前方不远的高楼寨驻扎!僧王听后兴奋得以手加额慨叹:“不想数年之功竟在此毙其一役!”于是传令曹州知府,备下千头猪羊,以待大军剿捻后归返劳军。
次日凌晨,僧格林沁带上六千骑兵,二万步军,及五百名配有来福枪的“红孩兵”,黑云压城般向着高楼寨杀了过来,走着走着,忽见前面常有小股捻军时隐时现,这更加确定捻军主力就在前方不远,僧王愈加高兴,下令人马全力进击高楼寨,绝不放走一个捻匪!
大军行过一个时辰后,总算进抵高楼寨。僧王放眼望去,就见三面环山之中,一条小路通着一个大村庄,村庄前面壕沟交错,村外环寨筑垒,柳林环伺,彰显一片肃杀之气。正冷眼看时,耳畔突然响起一声炮响,接着村庄内三条巷道呐喊着涌出无数捻军,中间一路是步军,手持长枪长矛,左右两翼均是马队,士兵配以短枪、大刀,风起云涌般向着官军喊杀过来。
僧王见状,急下令部队也分作三路抗击,怎奈这条小路实在太过狭窄,步军和骑兵因一时忙乱竟拥堵在一处,极难施展拳脚,且洋枪大炮尚在队伍后面,正自焦急时,忽又闻村庄外堤,附近柳林深处,近处千沟万壑内纷纷传来喊杀之声,成千上万的捻军头裹红巾,犹如地下钻出的鼠群一般,蜂拥冲了过来。
僧王立时恍悟,原来自己这支人马竟是掉进了捻军布置下的天罗地网,可懊悔已迟,双方很快混战一处,半个时辰后,清军就被打得落花流水,骑兵全部被歼,僧格林沁匆忙下马,由“红孩兵”执枪护卫着慌不择路向左近一处柳林旁的麦田逃去。
此时夜幕降临,暗夜一轮弯月高悬。仗着“红孩兵”强大火力的掩护,剩下人马本可安然脱险。不想突然间,柳林内竟跃出无数马队,有人手执火把,有人手持一丈多长苗杆,似乎早已埋伏多时。“红孩兵”们刚要端枪射击,就见那些手持苗杆士兵跃马扬鞭冲过来,未及枪响,苗杆枪头已然洞穿胸口,犹如挑蛤蟆一般,将“红孩兵”纷纷刺死。
高楼寨伏击战至此算是告一段落,可捻军在清点清兵尸身时,竟谁也没有发现僧王的踪影,捻军主将赖文光等人不禁暗自焦急,倘若放跑僧格林沁,再想抓他就太难了。正这时,就见麦田内跑过来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一手持刀,一手端着一个官帽,赖文光接过一看,不由大喜过望,这正是僧格林沁特有的三眼花翎顶戴。
细问过少年方知,刚才他正随军冲杀时,眼见一个官员跌跌撞撞的躲进麦田内,便紧随其后,后来那个官员似乎累得蹲下身躯,于是少年快速上前一刀,砍断了他的咽喉,但不知他是谁,于是就将他的官帽拿回来了。赖文光听罢,这才放下心,忙叫人抬出僧格林沁的尸体,就地焚烧。
那么杀死僧王的少年是谁呢?原来他叫张皮绠,当年才16岁,因其无意间杀死僧格林沁,为太平军主将林凤祥、李开芳,张乐行等人报了深仇大恨,从此名扬义军,至今山东一带还有一首传唱他的歌谣:张皮绠,真叫强,麦稞地里杀僧王!
后来清廷惊闻僧格林沁遭人杀害,震怒之下命山东各地官员无论如何都要抓捕凶犯!
诚所谓无巧不成书,那张皮绠经高楼寨战役后,因获得不少赏金,不久即离开军队,回家照顾寡嫂。后改名凌云,并娶妻生子开了一家粮油店,可惜在一次与朋友喝酒醉后炫耀昔日荣光,竟道出杀僧王一节,恰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派出的邻座密探听到,张皮绠由此落网,被抓到北京后对杀僧王一事供认不讳,继而遭清廷凌迟处死,此时距僧王高楼寨之死整整过去了八年!正是同治十二年事。
作者:李广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