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手游荆天明多少元宝(手游 秦时明月)

,秦时明月手游荆天明多少元宝(手游 秦时明月)

前沿拓展:,秦时明月手游荆天明多少元宝


新秦时明月体力使用技巧。新秦时明月的游戏中玩家经常会遇见新手玩家不知道自己的体力怎么使用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就让小编带大家看看新秦时明月体力使用技巧这篇攻略吧!

资源累积方式之体力篇

很多人也许误解,觉得这游戏是应该全天上线的,或者消耗大量的时间,相信我,当你玩到第二章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困难本3星卡住过不去的情况,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积累资源,这个过程十分迅速,就是上线之后点着日常,把经验高的都清了,当然请自己注意性价比。

我推荐的体力消耗顺序:

一禁地:

新秦时明月体力使用技巧

1,英雄,就是有禁地的英雄,当然不是都刷,建议前期刷的有:白凤,端木蓉,墨鸦,星魂(这2个我没见过估计以后会出),高渐离,这几个都是可以立刻用或者很有前景的,当然你首抽大叔二叔的,那不要犹豫,多刷一份,多节约一份元宝,强烈不推荐刷的,少羽,天明,高月,狼王(别和我说菜刀很吊。。原因后面分析),燕丹(除非你真的啥输出都没有),雪女(任务的碎片会多的让你咬牙切齿)。

2,太一殿(可以雇佣兵别人的大妈,因为我没出,大家都有才是真的好),炼丹房,这两个出的是天赋,相信我,这东西后面会爆缺,需要不放过任何一个积累方式。

3,有多余体力的差钱刷钱,差经验刷经验,暂时都够就别刷了。

二,英雄进阶材料,先刷每个英雄最好出的,然后最后一个一个刷最难出的。

三,端木蓉升星,端木作为大奶的确很好用,如果手头有闲钱开新区我都建议充个6元拿张卡,一开始就练,而3星之后就可以先进阶,那会儿刷碎片耗费的体力性价比就很低。

其实这些都是打完第一次之后就可以扫荡的,所以你只需要抽空上去把鸡腿吃了(有时间的打打世界BOSS),然后空闲时上去扫荡一圈,相信我,体力绝对烧的飞快。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带来新秦时明月体力使用技巧,了解《新秦时明月》手游更多精彩,尽请期待97973~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97973,获取最新消息。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拓展知识:,秦时明月手游荆天明多少元宝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当前文章标题:,秦时明月手游荆天明多少元宝(手游 秦时明月)
当前文章地址:http://www.djdjdj.cn/confrontationmap/8297.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海报
,秦时明月手游荆天明多少元宝(手游 秦时明月)
,秦时明月手游荆天明多少元宝(手游 秦时明月) 前沿拓展:,秦时明月手游荆天明多少元宝 新秦时明月体力使用技巧。新秦时明月的游戏中玩家经常会遇见新手玩家不……

引言:《赵佗归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五卷本,广州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是著名作家张况披沥五载心血奉献出的又一部文学精品力作,将一个轰轰烈烈的辉煌而燃烧的时代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华民族之所以称之为“中华民族”那是有着几千年历史得以证明的;那是有着统一、完整、系统的文化传承实现的;那是有着共同的精神图腾和民族血脉凝聚而成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连年混战,七雄争霸,民不聊生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秦朝统一以后,为了加强巩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的官僚体制,地方上则实行郡县管理体制。帝国运行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为中华民族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以后并没停止扩张的步伐。他一边巩固健全中央集权体制,一边继续组织军力,南征百越,开发经略岭南,向海图强;北伐匈奴,筑长城抵御北方袭扰。使得秦朝的疆域拓展远超前代的任何时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致使大一统的中华帝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赵佗就是出生在这个时期的人物。他很早就在秦王身边做侍卫,沐浴过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并参与过征伐六国的统一战争。又作为副将被派遣南征百越,实质上这依然是秦始皇统一华夏的延续。岭南被征服后,秦设南海郡,南征军转而镇守岭南,赵佗任龙川县令,后为南海郡守。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大秦帝国,期间赵佗敏感时局的变化,他封关绝道,趁势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番禺建立南越国,并自称“南越王”。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胜出,建立大汉王朝。赵佗臣服汉朝,南越国成为大汉藩属国。赵佗被封为“南越王”。刘邦崩后吕后篡权对南越国行令苛责,汉越交恶,赵佗抗礼,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并临朝称制。四年后汉文帝刘恒即位,对赵佗实行怀柔招抚,赵佗大义归汉,被恢复“南越王”封号,南越国重新归属汉朝,为中华民族管理守卫着魅力无限的南海和南疆国土。赵佗一生本身就极具传奇色彩,他经历过几个时代,与不同时代的帝王君主大都有着深度交集。他来自于北方中原故土,从民间底层走出并成长于精英阶层,他带过兵打过仗,是军人是统帅是将军,他做过文吏、县令、郡守、封过王称过帝,他是封疆大吏,也是闽越岭南之地的“人文初祖”。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励精图治,不畏艰难,团结统一,实现伟大复兴的雄才大略。称他为中华民族的一代民族英雄毫不为过。

作为诗人作家的张况是一位极具中国历史文化情结和素养的作家,他写的长诗就曾覆盖整个中国历史,被称之为“以独标风骨的历史文化长诗写作轰动诗坛,并为当代新诗构建了重要的历史地标”。他创作的《大秦帝国史诗》《大汉帝国史诗》《三国史诗》《大晋帝国史诗》《大隋帝国史诗》《大唐帝国史诗》等多部长诗已成为中国史诗宝库中的重要成果,从而使我们可以用诗歌的眼光解读灿烂多彩的中国历史。也正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特熟悉且有深入研究,对岭南的山水有着真挚的热爱,才有披星戴月,呕心沥血,历时五年,终于著成现在这部煌煌200万字五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当我认真地将《赵佗归汉》读完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作家超越历史的家国情怀和期盼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富强的赤子良心。

一、赵佗一生浓缩了民族英雄的特质:热爱家园尊崇中华文化,敬秦忠君坚定团结统一,奋发图强进取向上,审时度势果决英明。

《赵佗归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历史小说,更是一部描写从秦王嬴政扫六合统一全国,到秦灭汉兴,南越归汉这段正式历史的壮丽画卷。在这段历史中,作家张况深入研究,忘我地置身于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在作者这里似乎都有过从甚密的关系,因此才将那个远离我们两千多年的人和事,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呈现出来。在捧读大作的过程中,作者最出色的地方是将那个波澜壮阔的风云时代,推到读者面前,让当代读者也能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

赵佗在历史上是有着特殊地位和传奇经历的人物,但由于时间久远,战乱毁损,资料散失和遗迹湮没,使他留给世人的印象比较模糊,他的“岭南人文初祖”形象也显得单薄。这些在《赵佗归汉》中给出了一个完全和完整的答案。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性格节操、有家国情怀和儿女情长的鲜明人物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评价赵佗的形象:

一是热爱家园,尊崇中华文化。赵佗出生于秦地的钜鹿郡东垣县仙霞村,汉代改为恒山郡真定县(今为河北正定县)。少时聪明好学,“总角之龄,即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中通权变,熟识诸子百家,谦恭审慎,应付裕如”。秦王政十六年(前231),九岁的赵佗跟随李斯入京,秦王嬴政不假思索将赵佗延揽为自己的磨墨书童,随侍左右。在秦王的王书房随侍几年,读了与秦王相同的书,包括那个时代的各种经典藏书和春秋以来诸子百家之书。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在秦王嬴政的眼皮底下进行的,许多时候还得到秦王和李斯等人的点拨和指导,在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最高处获得了最丰富的汲取。因此,几年以后赵佗进步非凡,成了有着丰富历史知识和对天下形势有着透彻认识判断的佼佼者。张况小说中的秦王,非常欣赏赵佗的学识和对时事的思考,遇到问题时,经常咨询赵佗,听取他的意见和看法。从这一意义来看,赵佗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和三观的确立是从中原故乡启蒙的,特别是在大秦帝国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身边耳濡目染、耳提面命、耳闻目见和耳听心受中逐渐成熟起来,并实实在在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思想文武兼备的将军的。

历史上的赵佗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在小说《赵佗归汉》中,我们可以将赵佗还原成他本来的形象。作家不吝笔墨,对赵佗作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描写,这不仅因为赵佗是一号主人公,每一个分支线索都会牵涉到他,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他的文化根基来源于他的中原故园,是赳赳老秦文化血脉的延续。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长和历练是需要环境支撑的,是要与那个时代的背景和土壤相匹配的。赵佗生长的那个时代正是战国即将结束,秦王开启统一天下模式的宏伟而精彩的伟大时代。赵佗正是“翩翩少年初长成,鲜衣怒马正芳华”时期,参与、跟随、亲历了秦平定六国的征战,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时代的参与者。因此热爱家园,热爱故土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是从少小时就深植于心灵深处的。而且,他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所有这些积淀在以后许多年征伐百越、驻守岭南和开发南海的岁月里,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秦始皇意外驾崩后,秦二世矫诏上位,陈胜吴广起义,到刘邦建汉,赵佗一直关注着北方的每一个变化,而他为保岭南这方水土的安宁而采取的“封关绝道、闭关自守、南面称王、自成体系”方针至此也就可以理解了,他将自保自尊和中华文化融合在一起,一直保持着从周秦文明带来的文化传统,以及开发岭南、拓荒南海所衍生出来的各种新技术新思路。张况笔下的赵佗,自小读圣贤书长大,忠君爱国是他的道德底线,当时局混乱,他为了保护南越免受涂炭,割据南方,自立为王、自称为帝的举动实属无奈。但赵佗一直没忘却自己的中原血脉、惦记着自己出生地和镇守岭南、南海的责任。赵佗乃秦将出身,虽然以南越王、南越武帝自居,但他模仿大秦的“咸阳宫”“长乐宫”“未央宫”等在南越国王宫内也设置了长乐宫、未央宫。另还有华音宫、长秋宫、桂宫、光明宫等。其中数“华音宫”最为独特,这些都是赵佗为怀念故园而存念泱泱华夏乡音的寓意,很好地寄寓了赵佗的乡愁与家国情怀。

二是敬秦忠君,坚定团结统一。张况这部小说非常强调中华文脉的传承。而在中华文化理念中忠君爱国、敬孝为先是根植在骨子里的思想。赵佗也不例外,他跟随秦王多年,受恩于大秦,见识过嬴政的雄才大略,横扫六合,指点江山,气吞万里,前无古人的英雄气概。因此,对秦始皇嬴政敬佩是无与伦比的。嬴政是看着赵佗长大的,为了培养历练他,还亲自安排他到军中挂职。他这是想把赵佗向文武全才、国家栋梁方向上培养的。张况对嬴政与赵佗之间虽为君臣之礼,不乏父子之情的情节安排就很有说服力。在荆轲刺秦王事件中,赵佗是当日第一个奋不顾身直接冲向前阻止荆轲的人,朝中其他人一个个惊愕之际,幸有太医丘发急中生智顺手抓起药罐砸向荆轲,趁荆轲分神,赵佗挺身救驾,瞬间制服荆轲。此后,嬴政便视赵佗为救命恩人和最信任的心腹。以至于嬴政遇到问题一时无法判断时,他总想听听赵佗的看法。他们有时跑马渭水边,沿河散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他们还有君臣免礼,在一起拉家常、明是非、谈见闻,沿未央宫外围走了一圈又一圈的经历。由于赵佗与嬴政关系密切,多种情况下他都能掌握嬴政的心思和想法,大多情况他都能对嬴政的决定猜个八九不离十。秦王扫六合称帝之后,赵佗已经历练成青年将军中的佼佼者,可以大展宏图之时,秦皇遂委以他南征军副帅的重任。对第一次南征因屠睢胡作非为、主副帅不协调而告失败,五十万大军只剩下二十万,秦皇了解实情之后并没有开罪赵佗,第二次南征时依然让他担任副帅,配合主帅任嚣出征,坚信赵佗会完成帝国的南征大业。这一点,充分证明秦皇嬴政多么信任和爱惜赵佗。

张况笔下的赵佗,非常了解秦始皇南征的意图和拥有天下的雄心壮志,对一统中华,天下归心,“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多有描述。为完成秦始皇的重托和大秦王朝统一的需要,赵佗放下儿女情长,义无反顾地踏上二次南征之路。当有了好环境和好上司时,赵佗“和辑百越”的怀柔政策就大有用武之地了,自己戏剧性地率先迎娶“荔女”,嬴得当地人的信任,从此打开了局面。在赵佗掌管岭南以后,不论时局如何纷乱,他的思想中一直固守中华统一概念。哪怕由于种种缘故,不得不主动切断与北方帝国联系,自立为王也好,建政称帝也罢,都只是应付之举。一旦取得北方帝国的音讯和示好,赵佗都会选择归附正统,恢复中华一统。对赵佗个人来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崇高境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这就是一种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之举,需要足够的胸怀。《赵佗归汉》中有一段赵佗上朝时的慷慨陈词就能充分表达他的想法和心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泱泱华夏,必须统一。岭南与中原隔绝再久,它依然是华夏江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山可以易主,但华夏绝不容割裂!归汉,是岭南的必由之路、必然归宿、最终命运。茫茫南海最终必然属于泱泱大中华!”理直气壮,斩钉截铁,义无反顾,毅然决绝。

三是奋发图强,进取向上,审时度势,果决英明。讨论一个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应该把他放到漫长的中华历史中来考量,放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来审视,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楚这个人物的真实情况,看透这个人物的心灵脉络。赵佗作为南征军副帅完成征伐任务后,大军全部转为“镇南军”。按计划将展开岭南地区的开发,建立管理体制,整合资源。这时秦始皇突然驾崩,短短几年,北方中原便乱成一锅粥。赵佗接任南海郡守后大义收服桂林郡和象郡,使得三郡同心,并无二志。建南越国并称制武帝,陆贾两次来到南越国游说,赵佗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决定去除帝号,以大义为重归复汉朝,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修好如昔,这大大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春秋两季都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像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册封和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他仍然继续沿用着皇帝的名号。在张况笔下,赵佗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矛盾统一体。

赵佗治理岭南地区,在位八十一年,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永载史册、光耀千秋。

政治政策上,赵佗实行汉朝的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确保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将有威望的越人首领延揽到南越国的中央来参与政权管理。在越人部落强盛的地方,他还采取分封越人首领为王。赵佗的“和辑百越”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在经济政策上赵佗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改变以前“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并发展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文化建设上引导岭南百越部落从原始氏族社会迅速跨入了帝制文明时代。赵佗善于学以致用,他综合并仿效秦制汉制,积极推行汉文字的使用,推广汉人的文化礼仪教育,从而促进了岭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民族政策上,赵佗提倡汉越通婚,尊重越人风俗。张况小说中的赵佗在创建南越国过程中做了许多正确和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特别是他的归附大汉王朝之举,保全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实现了圆满的天下归心和中华一统的大格局。事实上,赵佗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正在于此。

二、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形象光彩照人:雄才大略深谋远虑,一统华夏彪炳千秋,自信热情个性鲜明,焚坑暴政瑕不掩瑜。

张况的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以赵佗一生的传奇经历为主线,艺术性地将战国末期到秦朝建立、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汉朝建立、汉初外戚专权、汉文景之治等大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从赵佗身上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睿智的王者形象,也通过赵佗的眼睛和视角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秦始皇的立体形象,以及在那个历史阶段中个性鲜明的众多文臣武将组成的人物群像。这里着重讨论一下秦始皇嬴政在《赵佗归汉》中的形象塑造和历史还原。

秦始皇嬴政,历史上是个话题最多的人物,也是争议最多,褒贬不一的人物,贬者谓之暴君,焚书坑儒,冷酷无情;褒者誉为英雄,扫六合平天下,设郡县开疆土,书同文车同轨,恩泽百代。无论怎样看待这位历史人物,似乎都有各自的理由。现在我们透过张况的《赵佗归汉》,从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谈秦始皇,看看张况给我们塑造了怎样一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始皇帝形象,或者让我们从他这里能否看到一个不标签不偏见不主观且更接近真实的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在统一六国前是秦国君主,史称秦王。他出生于公元前259年的赵国邯郸,由于质子身份受过磨难,13岁时即位为秦王,21岁冠礼亲政。公元前230年秦王开始平六国的统一战争,这一年秦王29岁,赵佗10岁。历时十年,到前221年,嬴政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前218年一征岭南,当时屠睢任主帅,赵佗任副帅,赵佗时年22岁,三年后铩羽而归。前214年秦皇下令二征岭南,任嚣任主帅,赵佗仍为副帅,时龄26岁。三年后南征大捷,所属大军随转而守备岭南。赵佗9岁进王城在嬴政身边听差,到26岁南征百越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秦皇了。从他的眼光看嬴政大致分成两个阶段。我们的评说只有通过张况《赵佗归汉》中的赵佗的眼光来看,才更显合情合理,更符合作者的观点。

一是秦始皇嬴政千古一帝,光焰四射,功是功,过是过,泾渭分明,无人可比。秦王嬴政的出现是“赳赳老秦”强国霸业的延续,是自秦孝公赢渠梁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强国强兵,谋图霸业起,历经秦惠文王赢驷、秦武王赢荡、秦昭襄王赢稷、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赢异人等几代君王一百四十余年的努力,到嬴政当政时,统一六国条件已经成熟,且势在必行,这也是历史赋予秦王嬴政的重要使命。在赵佗心里,嬴政雄才大略,志向高远,不畏艰难,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决事果断。

在平定六国的征伐过程中,赵佗目睹了每一场战事的全过程,有些军事行动他作为嬴政下派的“挂职”将军还参与了全过程。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亡。这时赵国发生大旱灾。秦将王翦率领士兵直下井陉,秦将杨端和率领河内兵进围赵都邯郸。赵王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与郭开因受了秦国贿赂,而散布流言,诬陷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接替李牧、司马尚,李牧后来横死。王翦因此大破赵军,杀了赵葱,俘了赵王。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代郡,自立为代王,六年后被俘。赵灭。前227年,秦派王翦、辛胜攻燕。燕、代两地发兵抵抗,被秦军击败于易水以西。次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辽东。秦将李信带兵追击,燕王喜从代王嘉之计,杀太子丹献头求和。前226年,韩国都城发生叛乱,秦国乘机出兵平叛,处死了韩王安。前225年,秦派将军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灭。同年,秦派李信、蒙武率20万大军攻楚。李信攻楚的平舆,蒙武攻楚的寝地,取得初步胜利。秦楚两军在城父邑相遇,楚乘秦军不备发起反攻,大败秦军。秦王嬴政无奈拉下身段亲赴频阳请王翦出山,随后王翦带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迫使楚将项燕自杀。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楚王负刍。王翦随后又平定了楚江南地,降服了越君,置会稽郡,楚灭。张况小说中对秦灭楚之战着墨不少,写得非常精彩、耐读,故事情节迂回曲折,李信、章邯、蒙恬等人物的性格命运刻画精致入微,战争中的心理刻画尤为生动。秦在灭楚的同时,不断地向东扩展,陆续设郡,并攻取齐地,设置薛郡。前222年,秦派王贲攻打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燕灭。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齐王建,齐灭。秦王嬴政殚精竭虑,细思极恐,承受巨大压力,历经十年余。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制的诸侯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张况写嬴政在山呼万岁中进行了登基大典,其场面气势宏大,细处逼真,层次分明,繁简得当。人物中有庄严肃穆的,也有诙谐生趣的,有喜悦开怀的,也有拘谨小心的。包括秦皇嬴政、李斯、尉缭、赵高、赵佗等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跃然而出,如闻其声,惟妙惟肖,如见其人。从此秦王嬴政就改称“秦始皇”了。随后,秦皇两次派赵佗南征百越,派蒙恬北伐匈奴,开疆拓土,实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其中,赵佗得秦皇倚重两度率军南征是张况这部小说的重中之重,张况对两次南征不惜笔墨,写得烽烟滚滚,夺人脏腑,情节设置及细节描写很有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让人过目难忘,深心佩服,直呼过瘾。

《赵佗归汉》描写的第二主角无疑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我看来,秦始皇这个人物在张况笔下是极为成功的一个典型塑造。对秦皇创设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的过程描写也很到位。事实上,秦始皇建国称帝,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施行了“授田制”,农民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但此举让全国百姓实际占有了原来“王有”的土地,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农民和官员们都可以自由买卖田地,所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便利了私有土地的发展。

在这部小说中,张况成功塑造了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在李斯、王绾、冯去疾、尉缭、赵高、赵佗等人的辅佐下,有条不紊地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秦皇初分全国为36郡,[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46郡,定咸阳(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都城。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之下还设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少府、治粟内史,此为“九卿”。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徙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做“迁虏”,从事开矿、开盐井等苦役。

秦始皇二十八年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辟车道,到泰山顶上立了碑,举行封礼。之后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禅礼。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

张况写到秦始皇自恃功高盖世,幻想着帝国霸业自始而传之百代,希望自己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秦皇听信方士之言,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始皇听了都很动心。秦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及海上仙境之事,始皇于是派他征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费用巨万,终不得药,亦无音讯。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又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等仙人踪迹,后来又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不死之药。对于始皇这种行动,也有儒生表示劝谏的,博士齐人淳于越建议始皇仍实行分封自己的子弟为诸侯的政策,始皇交给臣下讨论。丞相李斯反对。李斯的奏议促成了秦始皇愤然下令焚烧他认为无用的六国之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只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始皇心里深感受骗,于是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对牵连的四百六十余人,始皇下令将他们活埋。以上为“焚书”“坑儒”过程。张况则用互为视角的叙事方式将这一段历史描写得满纸烟云,富有炫彩。从赵佗这里看,他觉得秦皇当年被天下人误读了,他下令坑杀的四百余名所谓“儒”,大多是些骗吃骗喝、装神弄鬼的江湖术士、骗子渣滓。所“焚”的书,多半也是没统一文字前的旧六国的一些无关宏旨的“歪理邪说”。对大秦政体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且有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阴阳五行,循循相因。这种“胜克”观念的“五行说”很符合武力统一天下,顺天意的作为。当时为了巩固政权,宣扬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大秦帝国君臣同德、上下一心,他们皆怒目指斥道:“犬儒该坑!恶书当焚!诸侯当诛!”这也留露出作者对国家、政权、思想有着深入思考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是秦始皇嬴政生活中威严庄重,自信热情,喜怒有度,个性鲜明。《赵佗归汉》是一部大型的全景式表现战国末期至汉朝初期历史风云的文学巨献。这个时代大气开合,英雄辈出,拿出其中的任一位,都可以写出一部有分量的长篇小说的。秦始皇嬴政就是这众多英雄中最突出的一位,他的功过历史上都留有深深的印迹,而在赵佗眼里却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赵佗跟随嬴政多年,一直伴随他决策灭六国的征战,伴随他运筹帷幄和决策千里,虽为君臣,犹如父子。

张况主宰着小说的构思和人物性格走向,他以书中人物赵佗看秦皇,这样就会更真实可信。赵佗认为,秦皇嬴政这人活得很真,做事很实在。性格上是一个粗线条的人,一个快意恩仇的人。无论说话做事,待人接物,还是商议国政,颁行诏令,他总喜欢直来直去,从不喜好兜圈子绕弯弯,从不喜欢拿腔拿调,吹胡子瞪眼睛唬人。秦皇性格只表现了他个人的基本特征,在不同环境下还有着其他情况可以佐证。如伐楚主帅李信在攻击楚国时先胜后负,二十万大军损失大半,军令司马快报来时,嬴政暴怒,三日之内竟连杀三名军令司马。而军令司马在秦皇看来无足轻重,杀了也就杀了,不必往心里去。而心情放松时,秦皇则可与属下高歌一曲,完全放飞自己。作为君王,他胸怀大志,君临天下。非常鄙视其它六国的君王,谈笑中很是鄙夷他们,甚至将他们贬得一钱不值。不过,秦皇其人又非常有体恤怀民之心,为发展种养新路,他竟一竿子插到底,把嘉许状颁到赵佗的老家赵家沟。情节虽属虚构,却非常自然、十分接地气,也很符合秦王的性格逻辑延展,读之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同时,张况高超出神的笔触,水到渠成地引来了赵佗的出场,显得非常轻松自如,真实可信。

秦始皇嬴政既惜“才”也散“财”。惜“才”使他手下猛将如云,文臣如雨,文武百官,济济一堂,成为当时战国最富实力的国家。文臣有李斯、尉缭、冯去疾、王绾、赵高、冯劫、姚贾、顿弱……。武将有任嚣、桓齮、麃公、杨端和、羌瘣、内史腾、章邯、李信、屠睢、茅焦、辛胜。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蒙武、蒙恬、蒙毅父子几人。赵佗的选任有一个发展过程,由磨墨书童而贴身侍卫,后又去军中挂职锻练、两次南征,历任军中副帅、转守地方即任县令等等,如此一路走来,就可以看出关于赵佗成长的一条清晰路线图。嬴政不仅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而且还知人善任,用其所长,用在节骨眼上。他也经常散“财”给他的臣属和部下,他赏赐出去的有金子、钱币,有珠宝,有美女,还有名贵古玉等。这里正好发挥了张况对玉文化有研究的长项了,小说中对玉文化的知识和故事也给予了考究的铺排,也应和那个时代的上层贵族和仕人们的兴趣,玩玉赏玉乃是时尚,遇上精美的高古玉那可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样的高古玉在秦王嬴政眼里虽是珍贵无比的宝贝,而一但他决定赏赐出去,就一定是遇到非常重要的事需要用“玉”来通神“润滑”。《赵佗归汉》中有两次这样的赏赐场面很有代表性。一次是赏赐给老将军王翦的一块精美高古玉,这是一枚玉镂雕龙形玉佩,传说原是商纣王的珍藏,后来不知怎的就流落到了赵王手里,再后来赵灭,这件宝贝就成了秦王的囊中之物了。其实这件稀世珍宝的来头,秦王自己都不太清楚,他只知道那是件价值连城的宝贝。第二次赏赐赵佗的“螭龙玉扣”,秦皇还为此嘱咐道:“此玉乃上古之物,据云可趋吉避凶,将军佩于腰间,必能逢凶化吉,万事顺遂”。“朕再赠将军赤霄宝剑一柄,随身佩戴,遇妖伏妖,遇魔降魔,上阵杀敌,下马斩贼,无往而不利也!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宝剑赠英雄”。为此我们便理解了秦始皇嬴政的“散财”和“惜才”都是建立在笼络人心,完成帝国征伐和创建大业之上的。这自然也是他个人信念和理想的终极目标。

秦皇嬴政对女人的态度有些偏激。这可能缘于早年他母亲赵姬太后的不检点行为之故。秦皇将母后逐出咸阳城,这在常人看来绝对是悖逆之举。但秦皇贵为天子,自然忍受不了母后的这些放荡行为,他太伤心太难过太无法接受了。赵姬太后的失检行为在当时的秦国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这就是造成秦皇心理扭曲的主因。也是秦皇后来几乎不近女色、厌恶女眷、怀疑女流,甚至仇视女性的诱因。历史上秦始皇也拥有过不少后宫佳丽。这些后宫佳丽们来自韩、赵、魏、楚、燕、齐各国,也有漠北、匈奴地区进贡的。秦始皇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女人必须绝对漂亮,品德必须白璧无瑕。嬴政这一苛刻的女人观使他一生都没遇上一个堪称完美的女性,这也导致他终生没有立后,没有立太子,以至于在他沙丘驾崩后,胡亥勾结赵高和李斯篡改遗诏,登上皇位。其实,秦始皇的后宫也有他依恋的乐趣,那就是他的小公主乐曼。乐曼公主排行第十,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在秦皇的众多子女中,她也是最得父皇宠爱的,敢在秦皇面前撒娇埋怨告状的主,秦皇将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正是因为有十公主乐曼的存在,秦皇才愿意偶尔回甘泉宫待一会儿。原来这时才能见到秦皇最真实最柔情的一面,像常人一样享受天伦之乐的秦皇不乏父亲的慈祥,这一点借乐曼公主赖说事,细节实在太妙、太感人了。张况对秦始皇的情感描写在这里表现非常到位。愣是将一个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和钢铁意志的男人,从风浪中拽回来,让他也需要一个港湾的庇护。作者有节制地运用笔墨,将一个刚强的人物赋予人情味,极有温度、热度。人性与感性往往具有多面性和多变性,伟大人物也不例外。秦皇嬴政以他的经天纬地之才缔造了大秦帝国,辉煌而绚丽。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千古一帝”,让后人评说。而真正鲜活而有温度有情感的英雄才是永不退场的人物。《赵佗归汉》的人物形象刻画很见功力。类似的描写在“霸王别姬”章节和“灵渠浮沉”章节均有令人击节让人泪目的上佳呈现。

三、《赵佗归汉》聚焦社会精英:群雕式英雄与英雄式群雕。

作为一部描写一个时代风起云涌的史诗般的长篇巨制,张况在《赵佗归汉》中运用近乎写实的叙事风格,至精至情的倾心表达,写出了那个时代立体的社会构成和真实的人民生活状况,将两千二百多年前的人和事附着了新的生命,使他们离我们近一点更近一点,犹如昨日一般的存在。

张况在《赵佗归汉》中尽力创造一个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崭新的历史结构,并在这种结构中为读者成功塑造了一批创造昔日辉煌的历史人物,以实现作品整体的血肉丰满,人事鲜活。这些人物有站在时代潮头的英雄,也有出类拔萃的文坛翘楚、书坛领袖,有出生入死、勇冠三军的将军,也有来自于山野乡村的贫寒人家的孩子。有些是历史上真名实姓的人物,也有个别是因为作品需要而虚构的陪衬性人物。在此历数一下这些人物留在《赵佗归汉》中的形象和魅力。

李斯是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人物,在张况的《赵佗归汉》中塑造得非常成功,并有着浓墨重彩的表现。李斯是楚国汝南上蔡人,早年游历求学,曾拜荀子为师。荀子的思想糅合法家和儒家。李斯取其所长,他的学问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实用主义哲学,即所谓的“帝王之术”。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与比较,他决定到秦国去发挥平生所学。来到秦国以后,得到当时的秦相吕不韦的重视,先当秦国的小官,有接近秦王的机会。随着秦王亲政,被任命为左丞相。他曾写文《谏逐客书》劝导秦王善待各国仕人卿客。张况小说中秦王嬴政决心统一六国的大战,就是在李斯的:“赳赳老秦雄视天下指日可待,君上扫六合定八荒乃水到渠成之事。东方六国已然沦落为郡县级别矣,此时不灭之,更待何时”的慷慨誓词的激励下启动的。这与真实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于是,扫六合的统一战争摧枯拉朽地展开了。

李斯一生精彩鲜亮,其所能为与所作为都被张况拉到了极致。李斯的思想理论得于法家真传。李斯的文章堪称大家风范,论证严密,气势贯通,洋洋洒洒,江河奔流。鲁迅曾经给予他很高评价。李斯是我国书法艺术奠基性的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有书法作品(刻石)传世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他亲作《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和《仓颉篇》七章,作为摹本传世。

李斯在秦统一天下,为秦始皇嬴政出谋划策,体制建设,行政推行,做过极大的贡献。“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中都有他的功劳。嬴政在治国理政的许多重大问题上对他是十分信任的,以至他的野心、疑心、狭心、昧心、私心时不时地暴露出来。在《赵佗归汉》中李斯的人物形象、言行举止和矛盾性格也是十分突出的,他是赵佗的引路人和恩人。在秦国文武大臣中也是出镜和表现最多的人物,因而才有“仓鼠”绰号。“沙丘之变”中李斯为一己之私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使胡亥、赵高阴谋得逞。最后他的横死虽然惨烈,但鲜少同情者。在书中,张况设计通过任嚣老将军之口,给李斯盖棺定论。写得非常精彩:“说李斯过失,窃以为其大者有四,一则主张对业已请降的韩国继续用兵,此举无疑加剧了赵、魏、楚、燕、齐五国对秦王一统天下霸业的心理抗拒与一致抵抗;二则秦皇霸业抵定之后,李斯主导了史上首次‘焚书’‘坑儒’蠢举。李斯本是读书人,然旧六国书籍被焚,帝国私学遭禁,势必造成秦以外的列国史记扭曲失传。春秋战国以降,百家争鸣繁荣大局俱遭湮灭,其浩劫渊薮、为害之大,简直罄竹难书、人神共愤;三则李斯为人量小易妒、自私至极,毒杀同门师弟大才子韩非子;四则忤逆秦皇宠信、贪生怕死,为一己之私,竟糊涂到与赵高、胡亥沆瀣合污,矫诏害死扶苏和蒙恬、蒙毅兄弟,沙丘之变乃其最大污点,亦为其人生下坡路之转折点,他直接挖了大秦帝国墙脚,居然背叛秦皇,违逆道德,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最后居然被赵高字字如刀的精辟谬论所误导,断送了秦皇得来不易的一统霸业”。此番解读,李斯形象从“书中”到“书外”都是一种当事者的眼光和亲历者感受,是较为准确的定位。历史上的李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终会陷入和韩非子相同的遭遇。韩非子死后25年,李斯也面临着同样境遇,被赵高陷害入狱。更让李斯崩溃的是,他和当年的韩非子一样,陷入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我们知道,秦国之所以能崛起,商鞅的变法至关重要,但商鞅是被五马分尸的,下场惨烈无比。与商鞅比,处死李斯的刑罚比商鞅还要严酷,过程令人惊骇。《史记》关于李斯被杀的文字记载是这样的“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赵佗不在咸阳,他没看到这一惨况,当他听闻这一噩耗时,自然也感到毛骨悚然,冷汗直流。

赵高是写秦朝故事不可回避的真实反派人物,《赵佗归汉》也是一样,张况在赵高身上花了许多笔墨,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度阴险狡诈、极度自卑内敛、绝顶聪明而又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作品的描写符合这个人物发展逻辑的言行、思想和命运。我主张任何虚构的“人”与“事”存在的理由不是外部的造型决定的,而是基于内部自然规律的可能性塑造的,叙事学艺术概论尤其注重内在规律性。何况赵高是已知的一个客观存在,要想客观表现他的一言一行其实难度很大,但张况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到位,很富想象力,人物塑造很立体、很成功。历史上的赵高身世和背景相对模糊,“沙丘之变”前与后,赵高可谓判若两人。张况在小说中主动选择赵高作为赵国公子一说,似乎更能立体展示赵高的优点和长处,以及他锱铢必较记恨记仇的性格特点。赵高行事坚韧不拔,果断敢行。当年赵高经秦始皇选拔出任中车府令,这里除了他自身优点突出以外,进入秦宫后所展现的过人应变能力和超常才智应是主要因素。赵高的书法堪称一流,偌大帝国除了丞相李斯而外,大概无人能出其右。赵高在文字学方面的造诣也极深,秦帝国后来的文字改革,他也是有贡献的。他著有《爰历篇》六章,是秦帝国官定识字课本之一,也是有名的文字学著作。秦帝国是实用主义的法治国家,书法识字,是用来修习行政文书和刑律狱法的工具。赵高书法精美、文字学独树一帜,这是他修习刑律狱法的准备和结果。在复杂而严格的秦帝国法体系中,赵高堪称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法学名家。秦始皇将少子胡亥的传道受业解惑委托于他,正是看中赵高这方面的高深造诣。小说对此亦多有触及,且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刻画和人物表现。

小说中“沙丘之变”后赵高的反派形象完全暴露无遗,张况对赵高矫诏篡权,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指鹿为马,残害忠良等恶劣之举都有精当生动的描写,很符合人物性格命运。赵高恶行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小说尊重历史事实,指向性很明显,那就是大秦帝国实际上间接亡于赵高这个赵国公子之手。这在《赵佗归汉》中赵高的许多龌龊表现在前半部都通过赵佗独到的眼睛做了多重角度的审视与描写,也充分地将赵高为了报亡国之仇、母死之恨潜伏多年的狡诈和阴坏暴露出来,同时也将他的才华和机智给予比较中肯到位的客观表达。“沙丘之变”后的赵高,其所作所为、祸国殃民的恶行赵佗都不是在场的见证者,赵佗当时还远在岭南征伐,进行“辑和百越”,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秦廷在赵高的把持下,其祸乱朝纲的行径就昭然若揭,从彼时开始就不再服从朝廷辖制,包括抗拒秦二世胡亥的旨令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为了不助纣为虐,陈胜吴广起义,中原遍地烽烟,赵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不得已封关绝道,抗二世之旨不遵,拒绝勤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赵高倒行逆施的种种劣行进一步加速了秦朝的崩溃,直至灭亡。他恶意唆使胡亥屠杀兄弟姊妹,无故虐杀功臣良将。最后胡亥的价值被利用完了,再顺理成章无情逼死胡亥,实现他作为赵国公子的复仇大计。好在先人左丘明说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上一篇

【编者按】金华山闻名于世已有2000多年,是一座融儒释道文化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山,不仅有秀美奇绝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它离尘世很远,却离自然很近,离传说很近。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山故事》栏目,带你走进金华山的前世今生,采撷金华山风景中最瑰丽浪漫的传奇之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