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娃觉醒攻略
,福娃觉醒攻略
前沿拓展:,福娃觉醒攻略
写对联、贴年画、蒸年糕……每到春节,人们在一天天的“忙年”中,喜气洋洋的迎接着、憧憬着美好未来。
己亥年春节将至,在山东莒南县,记者寻访到三位老手艺人,他们有的是临沂乡土文化人才,有的是非遗传承人,有的是有一门坚持了40多年的老手艺,他们共同的一点是用匠心与坚守,通过制作一件件精美的“文化年货”,传承着传统的年味。
图为状元花。
状元花手艺人孙成社:咱的传统文化,不能扔了
记者见到手艺人孙成社时,他正进行状元花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身前的炉子上融着一碗粘胶,用毛笔蘸着胶点在花蕊的绿色“花丝”上,在一葫芦瓢玫红色的碎颗粒上滚一滚,“花丝”沾满“花药”,再粘好用彩纸剪成的波浪边圆形花萼,一朵生动鲜艳的状元花就做好了。
“花丝的原料是苘麻,花药是粮食筛出的碎粒,分别染上颜色,经过扎捆、裁剪、定型等12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孙成社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介绍说。他的状元花基本由植物做成,红、绿、黄、玫四色花丝分别搭配黄、玫、红、黄四色花药,端得是花蕊丝丝分明,色泽艳丽协调。
有句俗话说:“状元花,头上戴,北京大学在等待;状元花,头上插,将来当个科学家。”其蕴含着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深切期许,是集市上的“热门年货”。过年时置办两朵状元花回家,大年初一给孩子别在帽子上,寓意学习进步、将来成才。
近几年,因其制作过程复杂且利润较低,制作这种传统状元花的人越来越少。孙成社也只有在临近春节时才做一些,他还遇到过不少特地到集市上寻找状元花的人。“我做花做了40多年了,这是咱的传统文化,不能扔了。”一心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孙成社说。
图为小老虎面塑。
面塑手艺人宫文楼:一天不练功,技术就稀松
在手艺人宫文楼家里,记者用手摸到一个斑点狗面人时,不禁发出疑问:“这不是小孩子玩的超轻粘土吗?”
宫文楼解释说:“这可不是彩泥,这是面粉和糯米粉以一定比例搅匀,经过热水和面、蒸制、上色等工序,专门做来捏面人的‘彩面’。”
据宫文楼介绍,虽然现在有的手艺人图省事,用彩泥捏面塑,但他依旧坚持自己和面制面,做原汁原味的“面”塑。
在宫文楼的“装备箱”里,红、白等七八个颜色的彩泥分别装在塑封袋里,还有篦子、压板等制作工具。将装备箱打开架好,就成为宫文楼走南闯北的工作台。
端坐在工作台前的宫文楼揪出一块红色的面团,再捏上一块白色面团,用雕刻刀做出鼻孔,点缀上红色的嘴唇和黑色眼睛,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悟空的猴脸,虎皮裙、寿桃、金箍棒……不过三五分钟的功夫,一个惟妙惟肖的孙悟空就“诞生”了。
“面人要捏的生动,关键得坐得住、沉下心、多练习。”宫文楼说。他十几岁开始跟着舅舅学捏面人,开始时捏四大名著人物、十二生肖等,如今还融合新时尚新元素,捏“汪汪队”、“猪猪侠”、“福娃”等卡通角色。
用每天坚持不懈的练习,宫文楼赋予了手中面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图为剪纸手艺人宿建华。
剪纸手艺人宿建华:传承传统,多大岁数都不晚
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在手艺人宿建华手上,她手中的剪刀仿佛一尾灵巧的鱼,在通红的纸上游来走去,一会儿,一张传统的花开富贵花样就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不由想像,这美丽精巧的窗花要是贴满透亮的玻璃窗上,该是何等红火喜庆。
记者在宿建华家里看到,这里简直就是剪纸的海洋:一幅“祝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品,少年儿童雀跃庆祝的神情跃然纸上;一幅“寿”字作品,实现了剪纸与书法作品的巧妙结合;一幅“富贵天香”作品,将剪纸样式繁复、寓意吉祥的特点诠释的淋漓尽致。
1940年出生的宿建华,在退休后才到老年大学开始学习剪纸。上了岁数,眼睛花了,她就眯着眼、点着灯,一剪刀一剪刀的慢慢练。
12年的刻苦钻研,让她的剪纸有着女性画者的细致、清秀,尤其是她剪成的花鸟、侍女,细腻丰富,灵动飘逸,而且还有一股紧扣时代脉搏的蓬勃气息,让看了爱不释手,久久难以忘怀。
如今,宿建华现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像当初她向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吕心久学习剪纸一样,现在也有很多人向她学习剪纸,其中有十来岁的娃娃,更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在传承传统文化这件事上,多大岁数都不晚。”宿建华说。
近年来,捏面人、吹糖人等年俗老手艺重新回归大众视线,人们开始在蔓延的洋节流行中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寻找自己的传统技艺,这折射出的是一种越来越强烈的中华文化觉醒和自信。(刘祺 孙烨 周静)